今年6月3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湖南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标志着我省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大基地”,截至目前,唯有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在省级层面制定了专门的行动计划,这是旅游业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支柱和引擎的地位体现,也是全省对旅游业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体现。打造全域旅游基地,是实现新时期我省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推进我省旅游强省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到十三五末,湖南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局面:
一是旅游产品的全域覆盖。产品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未来在城市、乡村、景区将布局更多的优质产品,做大做精旅游景区,做强做优旅游城市,做美做特美丽乡村,形成一个立体化布局产品。把握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将坚持文物、文化和文艺相结合,以文化作内容,以旅游作市场,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培优做强一批旅游品牌项目、特色品牌企业和特色旅游产品,实现文旅融合的全域覆盖。
二是服务设施的全域配套。旅游道路问题、自驾游停车问题、标示标牌问题、旅游厕所问题、无线网络覆盖问题这五大基础设施以及游客服务体系建设、自驾营地建设、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公共设施的全域配套,都是即将完善的部分或者填补的空白。《三年行动计划》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进行了详细部署,对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在全域旅游基地的配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是旅游业态的全域融合。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都有关联,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的重要部分,就是在国家全域旅游建设部署的要求和思路下,通过积极推进“旅游+”和“+旅游”,在产品体系、产业布局方面,产业链延伸方面取得突破。全域旅游基地的空间布局中,长株潭、环洞庭、大湘西、雪峰山、大湘南这五大板块的发展各有侧重,在板块内又自成体系,将不同业态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确保了我省全域旅游基地内的错位发展和特色经营。
四是产业质量的全域提升。伴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品质化发展,旅游业必须从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转向强化质量发展的内涵式发展发展轨道上来,从而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赢得持续发展优势。对接省政府2017年出台的《关于加快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将通过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全面优化拓展旅游消费链、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等行动,把服务质量、产品质量、设施质量等进行全域提升。
五是市场营销的全民参与。全域旅游营销有别于传统旅游营销,是旅游形象的全方位渗透与精准定位,是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群众参与的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完成的全局营销。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做好以“锦绣潇湘”为总品牌的区域品牌、地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人物品牌等系列品牌营销工作。
六是旅游环境的全域优化。全域旅游时代,人们不仅去景区,更多的是去开放的区域休闲,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管服务非常必要。在大众休闲、全域旅游时代,把城市、乡村、道路以及游客接触的各个方面,塑造成一个让人舒适的整体环境,也是全域旅游所必须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安全制度建设、全域旅游文明创建等行动,为全域旅游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是湖南全域旅游建设的任务书,下一步需要对照这个任务书列出更为细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相信即将制定的《湖南省旅游市场营销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奖补办法》和《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评定办法》等配套政策文件会让各级旅游部门思路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我认为,在这些工作之外,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要特别注重以下三方面:
一是注意防范旅游业的污染防治。我们常说旅游是无烟工业,但最近几年,在景点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行为及服务管理等也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三年行动中,一定要在旅游业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注意研究、管理和检测,确认风险以及减少不利影响,制定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措施,时刻守住生态红线,确保全域旅游基地建设让三湘四水更加美丽动人。
二是做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旅游发展趋势和旅游最核心追求,那就是IP(知识产权),未来的旅游业发展中,得IP者得天下。建议成立湖南省旅游业知识产权联盟,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强省和创新驱动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紧围绕我省旅游强省的发展需求,加快旅游业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促进我省旅游业优质发展。
三是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政策落实、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招商引资过程中,营商环境几乎成为第一要素。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加强作风建设,让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的关键软实力。要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企业的“服务员”;要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旅游企业在当地投资开通“绿色通道”;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进行督查,切实解决部分项目落地难、推进难问题。(红网)